做自己的观察者

人,终究是本能地活着,我们不论如何设想自己会遇到什么情况要怎么做,最终靠的都是本能。 我们的未雨绸缪,我们的各种准备,都是为了自己产生本能服务。 本能是个不便于分析的东西。比如明明如何分析来分析去,都应该在女朋友生气的时候示下弱,可是你就是说那就算了吧,我们不合适。 我们本能会做出什么反应事实无从分析,但我们做出的本能反应却可以细细分析,比如为什么自己一个很冷静的人会当众无能狂怒。你本能的反应,其实反映了一些内在真实,你说什么骗不了自己,身体做出的反应是诚实的。所以分析自己的本能反应,就是发现自己的内在真实,这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自己。 要做自己的观察者,我们的所有反应都值得细细观察。

September 3, 2021

热爱永存

“爱好是很重要的” 记得高中某节课,兰素芹(高中语文老师)说:“爱好是很重要的,你们以后会体会到的”。当时的我当然不会认同这句话,哪怕不考虑当时极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仅考虑高中环境塑造出的奋斗逼和唯分数论者属性,都足矣让我不屑地想到:”爱好有啥用,分数才是最关键的“。当然兰老师的这句话会时常在我中午学不下去揣球去球场的时候用来缓解摸鱼导致的焦虑(当时巨奋斗逼,中午十二点下课规定自己得学到十二点半以后)。 不过我当时不认可其实也没错,因为当时老师根据爱好很重要这一命题,引例到: 踢球好的男孩子受女孩子喜欢 有爱好能交到很多朋友,对于以后有很大帮助 这种外在的收益显然并不能让我满意,甚至会引起很大程度的不屑。并且,让人震怒的是!经过几年大学生涯,我发现第一例显然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我还记得随院篮球队去港中深和他们的逸夫书院(应该是偏文科的书院)打交流赛的时候,边上一堆女生,嘀咕 xxx 好帅什么的。然而,在南科大这样的理工科学校,被夸帅的时候仅仅在酒桌上,觥筹交错之间,几个男人商业互吹:“说实话,xxx 有点小帅”,“我也感觉你很帅♂”,直接进行一个泪的流😭。例子 2 倒是说的没啥问题,能交到朋友是爱好的一个很大意义,我确实通过爱好结识了一批好朋友,这些朋友也确实在很多时候给了我很多欢乐,给我带来很大的力量,不过今天话题不在与此,不作展开。 爱好对于个人内在的价值 老师将爱好与实际收益联系,告诉我们爱好很重要,这确实是一个角度,是对于缺乏经历体会的人一种有效的引导方式。而我想说,在有一定的经历和体会之后,会发现爱好对于个人内在的价值是这些功利性的外在价值所难以比拟的。 刚进入大学,经历的是小镇做题家到大学生的转变,生活不是很丰富,每天基本都在学习。当时不怎么逛 b 站、不玩游戏,以玩手机为耻。这样的生活很无聊,虽然对于小镇做题家来说充满充实感,但是显然,这样的生活不可能维持太久,不管是学习太久精力不够还是人对于喜欢的东西的需求都会导致根本学不下去。这导致不论是学习状态还是个人心情,都不是很好,使得学习效果很差,同时个人能力也没有提升,只是学会了一些在后面将很快忘掉并且永远用不到的课本知识。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久,索性当时也稍微喜欢打打篮球,一切没有变得十分糟糕。 可是,生活开始给自己开玩笑:课程学不懂,但发现自己也没有太大的学习动力去弥补,gpa 一落千丈。在这种低谷的时候,自己只会拿着书本嗯啃,啃不下来怪自己不行,继续啃,还是啃不下来。那么结果可想而知:生活变得一团糟,像是垂死挣扎的小虫,抖动着身体,用整个生命的力量挣扎着,结果却没有得到丝毫改善。在这个阶段,我很庆幸,自己有了自己热爱的一个东西——番剧。很清晰地记着,我的入坑作是《未闻花名》和《女高中生的虚度日常》,都是晚上睡不着熬夜看的,当时的感觉是十分奇妙的,像是开启了新大陆一般。于是我逐渐在很多个失意的夜里就着苦涩的咖啡和咸咸的泪水靠着番剧的陪伴度过最艰难的时光,于是我开始从一蹶不振到发奋上进。 状态并不是一条直线,在大多数时候,它是一条沿着 baseline 上下起伏的曲线,会时常有最低谷和最高峰。在最高峰的时候,哪怕是读晦涩的论文,也能专注地干下去,在最低谷的时候,哪怕早上下床拿个充电器也嫌累。在高中的时候,我们离真正的生活很远,状态差仅仅是啥也不想学,而在大学,我们是完全自由的,生活的各个细节都由自己体味,于是状态差便是整个生活的改变。我们的爱好,会在我们低谷的时候静静陪伴着我们,帮助我们走出这些时光,帮助我们重拾信心。 热爱让你在百无聊赖之时提起兴趣做事,热爱帮助我们度过凹凸起伏的人生中的低谷期,热爱在热情被生活打磨的灯枯油竭之时保留一份热情。 什么是热爱 我理解的热爱,不仅仅要喜欢,更需要深入了解和尝试。因为喜欢仅仅是心理的感觉,更多时候可能是第一印象,深入之后,可能发现自己喜欢的和实际的完全不同。 我的热爱 足球 追番 看书 游戏 打算尝试的 pixiv 画师 长期贡献开源项目 摄影 (这可以列一个很长的 list)

June 4, 2021

人生的方程组

这篇 Blog 的 Context 今天是 2023-05-26,而这篇 Blog 写于 2020-06-14。 在全部迁移到 Apple 生态之前,我的很多文件都是通过坚果云、百度云来同步的,最近突然整理到坚果云的文件,发现当时居然写了一些文章,实在是怀念。这篇,就是 2020-06-14 留下的文章。 在大学,我开始热衷于写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当时翻到了初高中留下的文字,尽管觉得以前的自己想法幼稚,但仍旧让人甚是怀念。现如今,也是相同的情感。 时间过得真是快啊,三年了!大脑偏偏只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记忆进行 random pick,无法对记忆进行遍历,于是很多事情压根想不起来,以至于时常觉得大学的时光尽管忙但仿佛什么也没做。幸好,留下了一些文章,它们是记忆的索引,唤起那段时间的记忆,多么宝贵。 正文——人生的方程组 今天想思考思考人生,大概是因为又突然进入了啥都不想做的状态(不过此时此刻已经重新振奋起来了)。 正好上厕所的时候看到计系某个优秀毕业生引用系主任姚新的话总结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 人生不是在寻找最优解,它是一个优化问题。 —— 姚新 我深以为然。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人生是一个亟待我们去解开的方程组,已知它恒有最优解,但是麻烦的是,这个方程组会随时间线的发展添加方程,变量会越来越多,同时原有的方程可能会被修改或删除。 这首先意味着你需要不断求解新的变量,所以你要一直保持思考。 另外,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初始条件的改变,意味着你曾经欣喜若狂解开的变量值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所以你敢于摒弃可能历时很久得到的解,必须要不断优化你的解,才能在每一步靠近最终的最优解。 所以我觉得,善变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它体现了一个人发现值得改变的地方的能力和敢于改变的勇气,所以不要觉得自己的改变被别人在意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改变带来的挑战要敢于面对,同时,要积极看待敢于改变的人,对于别人的积极态度会反哺自己的。 回到正题,我想聊聊我基于目前的方程组得到的一些解: 方程组的解 聊到这方面,瞬间又感觉大脑空洞了,毕竟对未来还是太迷茫了。那便从好入手的角度聊起吧:满意的人生形态,也就是描绘一下自己觉得经过奋斗后应该的人生是怎样的。 我应该住在大城市,有房,不差钱。 有房是基本条件吧,我相信我能够做到 不差钱的标准应该是自己的冲动消费不会让自己的觉得心疼,主要是为了家庭考虑才不乱花。也就是自己的大部分决策,虽然不一定会做,但是做决策时候钱一定是不纳入考虑因素的,一定考虑别的因素。比如考虑要捐钱,因为足够不差钱,就只会考虑捐给哪,捐的方式的问题,而不会因为说缺钱而在纠结捐不捐。 我应该有老婆,小孩我现在不够成熟,不做深入思考。 关于老婆,我觉得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我们不愿意娶一个不够漂亮学历不够高的女孩,其实和女孩不愿意和穷小子结婚是一个道理,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耐心去等待。 所以,我觉得女孩子不用太优秀,我有耐心去影响她,去和她一起成长。至少我看的顺眼就行,希望是能够相处比较轻松的,两个人都有足够的空间做自己的事情。 关于婚姻和恋爱,我想我需要更多的经历,晚点再思考罢。 我应该有收入不错的工作。 搬运后记 写的挺不错的,我依旧认为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方程组,随着时间变化,解也会变化。 上面写的三个变量的解,对于现在的我,也已经完全改变了,这符合我在之前想的要不断去优化自己的解。 房,狗都不买 marriage is an option 希望以后可以不工作,或者有一份相对自由的工作,收入真无所谓

June 14,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