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一些想法

今天随便聊聊想法,做一个 snapshot 毕业参加工作后的见闻 在22年7月毕业后,我加入了国内某大厂,如今已经工作快三年半 我们的绩效等级是从好到坏1234四个等级,每半年打一次绩效,拿1的基本是骨干,拿4会影响收入和内部转岗,基本就在逼人离职。我只有一次半年度绩效拿过3,其余都是2,可以说是60分万岁。不过慢慢地,我终于发现绩效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一个结果,而产生结果的原因在我厂更多是政治因素,发现这一点,是因为我拿3的那半年恰恰是我最累干活最多的半年。我也强烈怀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别的大厂,规则应该也大差不差 总之,即使我绩效表现算是中规中矩,我也并没有获得太多体系给到的升职加薪这样的正反馈 另外,我也观察到一些其它样本: 同事A:升职很快,很受领导认可,但是每天都加班到九点,十点十一点也是家常便饭(这我断然是做不到的,我感受不到加班的价值所在,宁可少担点事也不愿意加班) 同事B:很努力,人很好,但是可惜她并不聪明,做很多事不得要领,领导也很不喜欢她。所有人都清楚,末位淘汰基本就是她。她不认命,想各种办法证明自己的价值,领导也每次都认真对待她的“表演”。即使她如此努力,最后她还是被末位离职了。我强烈怀疑领导内心觉得她的行为有点小丑(因为这个人,我在意识到我已经成为末位人选后,我没有挣扎,最后也是好聚好散。何必呢?太小丑了,体面一点,其实领导也不想末位人,但组织如此,他也只能选择最合适的人选) 同事C和同事D:在我被末位更换组织之后,他们还在原组织,面临更少人参与oncall以及和以前一样的需求工作量,苦不堪言,并且由于组织调整空降了领导,他们的绩效分别被打了3和4(这样看来,被末位反而成了好事) 同事E:和我一届进来的,一个老同事把维护很久的模块交接给他,是一个供应商提供的模块,结果天降横祸,供应商更新代码把公司的一条产线搞挂了,影响了生产进度。他被大部门发文通报,估计直接被打了4,不过他还是继续干着活,签名改成了 nothing hurts any more, i feel kinda free。刚入职的时候,听他说收到了很多香港学校的offer,但还是选择来工作了,可以见得在学校也是天之骄子。我觉得,相比同事A,他没有太多政治上的思维,考虑很多事情还像是学校里的孩子,这件事后我没怎么和他接触过,但我想他一定学到很多 我当前对工作的态度和想法 在上述描述的工作经历和观察后,我逐渐得出“时代已经变了,卷没有太多收益”的结论,工作上,我不期待升职加薪,相应也不希望承担太多事情。当然也不能没有事情做,我经历过一段没什么事情做的日子,很煎熬,有点工作在做让自己感受到在为团队做贡献,并且通过工作接触人、学习新事物,还是很重要的。日本z世代也有类似的心态,他们称为安静离职 Quiet Quitting,只做本职范围内的工作,不承担额外的工作 在工作上,我喜欢研究效率提升,这样快速把承担的工作完成后,我就能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甚至,我在期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内心抗拒做官僚主义带来的额外事物,直接敷衍了事,省下的时间,我选择摸鱼,不是看短视频或者闲逛论坛,而是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当前阶段更多是书相关、人生相关、财务管理财富自由相关,或许概括来讲是在构建我对世界认知的底层模型,基于科学和靠谱之人经验谈的底层模型 我发现,我主要兴趣点确实不在工作上,而更多是学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上,即使这些话题对于改善生活似乎并没有短期帮助,长期也不好说是不是真的有帮助,但我确实享受学习、研究的过程 最近看到《随机漫步的傻瓜》里面的塔利波的故事,我瞬间觉得被激励了,似乎书里描述的他的生活方式就是我在期待的: 他之所以最喜欢自营交易这一行,在于它所花时间比其他高待遇行业少得多。换句话说,这完全符合他的非中产阶级工作伦理。金融交易耗费心力,只知道卖力工作的人,会失去注意焦点,脑筋也会变得迟钝。此外,他们最后会淹没在随机性之中。塔利波相信工作伦理会使人只留意噪声,而忽略了有意义的信号 多余的时间让他能够追求各式各样的嗜好。塔利波读很多东西,也花很多时间在健身房和博物馆 他已经存下足够多的钱,将来可以保持一定的生活方式。万一将来发生什么事,导致市场关闭,他也备有紧急应变计划,或许退休后以概率和非决定论(indeterminism)为题,写一些通俗科学小品 所以我或许应该换一家公司,一家更加清闲的公司,哪怕挣少点也没关系。也不能不工作,一方面是存款和我如今的心态还不足以支撑我全职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如我上面所说,工作能让人感觉参与社会贡献,也能通过工作接触人和学习新东西。总之,这样的过渡相比于直接裸辞投身社会去找机会会平滑一些 如果确实找到这么一个公司,要注意清闲的时间要利用好去做探索,不能打游戏荒废了,像是塔勒布说的杠铃策略,靠探索的一些意外发现去挣钱,而不是靠工作,如果靠工作,那就是收入越高,责任越大,人越累。这只是个初步想法 我现在的状态是先在公司混工资,准备等明年年终奖发下来再提离职。我能明显感受到我并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和现在的领导们配合也让我处处感觉不舒服,但钱和直接离开的不确定性让我不太敢直接裸辞。我想,如果存款多一些或者内心更自由一些,我都应该立刻离开,而不是为了年终奖和多几个月的工资空耗生命 最近看到段永平的访谈,他一再强调做选择要眼光放长远,要做对的事情,如果意识到是错的事情就要马上纠正。他从北京到广东,第一家公司待了三个月就走了,因为感觉不太对,在小霸王感觉不太对的时候也直接走了。我觉得他的选择很对,以我的经验来看,感觉确实是一个需要重视的东西。我现在继续坚持做这份工作,显然是错的事情,段永平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勇气。是啊,也如 Steve Jobs 说的,keep looking, don’t settle,走的决心还是定下来了,不能马上走算是我接受自己的怯懦与不完美 关于真正想做什么 当思考人生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真正想做什么是一个必然逃不过的话题,很多名人都会发言鼓励年轻人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很多关于人生规划的书上也会提到要 Finding Your Purpose 所以找到所谓的 Purpose 似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找不到便会带来很深的焦虑情绪,会觉得自己很迷茫 看到段永平在浙大的访谈,有人问他的终极目标,他说那就是活长一点呗。并且在很多别的问题上,他都提到,我平时就是打打球,我就想打打球,把一些似乎要回答得深刻的问题直接用打球来回答了 我突然有一个启发:Life Style > Purpose,没有所谓的终极目标也没有关系,用自己享受的方式(Life Style)去度过每一天也就行了,不一定非要有 Elon Musk 去火星这样的目标,胸无大志,做自己享受的事情,也没什么大问题,段永平退休20年,他自己说主要在做的就是打球 所以,我放弃了对 Finding Purpose 的执念。培养一些爱好,平时能去做这些事情,内心平静地度过自己的每一天,就是很好的状态,这样哪怕没有 Purpose,也不应该认为是迷茫的状态。我觉得我现在就是如此,周末就出门逛逛,吃点好吃的,周三周六固定踢踢球,平时就自己一个人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看一些书满足对世界的好奇心。可以说,除了工作上的种种糟心事,我的整体生活状态我觉得非常棒 我也不知道是偷换了概念还是怎么回事,总之现在想到 purpose、想到迷茫,内心的反应并不是焦虑,而是我并不需要 purpose,我现在这种生活状态很好,我并不迷茫 以上

November 13, 2025